這回出去玩協會與林務局新竹林管處的淨山活動來到「插天山自然保留區」,
我們從桃園復興區的小烏來段山徑起登,沿途邊走邊撿拾山徑上的垃圾。
北插天山小烏來段山徑從第二登山口出發,總長約 4.7 公里,單程約需四至五個小時。
在省道台七線「霞雲橋」後岔路往小烏來風景區開去,路過小烏來,繼續往卡普開去,路過部落還要續行,
在見到鐵柵欄前就該準備停車了,一旁有私人收費停車場。


 
左上:上午 9 點初,從鐵柵欄旁的出入口開始步行。
右上:這段產業道路走到第二登山口約 600 公尺。
左下:右側先路過第一登山口,為行經「赫威神木群」往北插天山的山徑。
右下:路過第一登山口續行。

 
左圖:道路開始變窄,兩側的林相也不同了。
右上:不知不覺的水泥路變成了原始路徑。
右下:上午 9 點半,抵達第二登山口。

 
第二登山口起登標高為 1020 公尺。

 
左上:一路緩上而行。
左下:登山口出發 500 公尺來到三岔路口,右切往「赫威神木」,
   我們選擇左切往「北插水源地」,也可以往赫威山、北插天山、滿月圓方向。
右圖:蘭科植物「綠花肖頭蕊蘭」。

 
三岔路口續走不久,路過「赫威山」登山口,繼續原始山徑持續上坡,偶有倒木、小淺溪,但都好走。

 
與上一張圖右下同場景,特寫大巨石。

 
持續上坡。

 
前段路徑唯一要注意的路段就是這面光滑的岩壁,輕拉繩索,小心通過。

 
左上:地上的秋意。
右上:偶爾也有緩行山徑。
左下:三叉路口,右岔往北插水源地,左岔往東滿步道。
右下:叉路後出現緩下行。

 
突然間山徑開始急陡下,不過很短。

 
接著緩下,不久後又緩上坡。

 
左圖:一個落差稍大的上行。
右圖:前方下坡。

 
左上:上午 11 點初,又來到一個三岔路口,我們右轉往北插天山。
右上:右轉後回拍三岔路口,左邊是來路,小烏來第二登山口,右邊往東滿步道登山口。
左下:這一段步道平緩,但有一段路徑流失以樹幹為道。
右下:走在兩側有山壁的窄道。

 
繼續緩緩走。

 
很快地來到「北插水源地」,標高 1320 公尺。

 
續走的山徑在溪流對岸,指標寫著「木屋遺址、北插」。

 
我們在這裡短暫小休。

 
左上:上午 11 點半初,我們離開水源地。
左下:緩上坡。
右圖:來到塔開神木。

 
抵達「木屋遺址」,這裡的路徑縱錯複雜,從第一登山口行經赫威神木群也會接上木屋遺址,然後上到北插天山,
然而赫威神木群也可以接上第二登山口,如果光看指示牌而不認路,不看地圖,可能就會走錯路,
總之,若沒有地圖、沒有計畫,最好還是原路來回。

 
中午 12 點前,我們離開木屋遺址,開始進入最有趣的路徑,就是手腳並用的一路陡上。

 
眼前的土石壁就是路徑,落差大就得拉繩而上。

 
開始走在稜線上,路徑混雜著樹根、岩石。

 
相較於滑溜溜帶著泥土的岩石路徑,走木梯省力多了,不過溼滑的狀態下,面對木梯還是要踏穩當心。

 
左圖:這段路真的不誇張,一路陡,偏偏我覺得這樣的路徑有趣多了。
右排圖:開始察覺路徑上有許多的落葉,而頭上的遮蔽也少了。

 
原來已經開始來到臺灣山毛櫸的區域。

 
雖然白霧茫茫,金黃色的葉子還是依舊閃耀光芒。

 
接下來大家在行走間除了看路還要看樹。

 
雖然已經落了不少葉,但還是很美。

 
小心翼翼的在石壁上行走。

 
白霧中的鮮黃亮眼。

 
這片黃葉有多一點。

 
路徑旁的臺灣山毛櫸。

 
逆光拍攝變成黑白色調。

 
賞景之餘還是要繼續爬。

 
岩石落差大,大家放慢步伐等候上行。

 
不斷上攀,簡直是挑戰。

 
這片葉子落得差不多,多是枯枝樹形。

 
在台灣,臺灣山毛櫸主要分佈在新北市、宜蘭縣與桃園市,海拔約 1600~1800 公尺之間的山區。

 
臺灣山毛櫸又稱台灣水青岡。

 
哇~總算有一棵黃葉密集的,閃亮亮!

 
迷霧森林。

 
這段路徑的稜線稍稍緩和。

 
左上:團員中有人腿部小抽筋,停下腳步舒緩一下。
左下:再度出發才發現我們停留的前方就是往南插天山的岔路。
右圖:離開岔路,我們離北插天山也不遠了,距離不到四百公尺。

 
濃濃的白霧襯底,臺灣山毛櫸的模樣清楚可見。

 
這棵葉子幾乎落盡。

 
臺灣山毛櫸是冰河時期孑遺的珍貴植物,是臺灣珍稀植物之一。

 
因為珍貴,所以我沿路一直拍,雖然天氣光線不優。

 
左圖:又出現陡上行。
右上:看到團友停佇以為山頂到了。
右下:結果只是一個小小的平緩岩地。

 
不過我也不失望,因為山頂真的快到了。

 
左上:最後的上坡。
右上:下午 1 點半多,到達山頂。
下排圖:北插天山標高 1727 公尺,位在新北市烏來、三峽及桃園市復興三個區域上,不知為何並存著兩顆二等三角點。

 
北插天山又稱塔開山,各自拍紀念照後大家在山頂稍作休息補給。
右圖:當然也要撿撿垃圾,山頂還算乾淨,只有不多的糖果餅乾之類的包裝小垃圾,
   在穿過三角點的後方,發現了一只埋在土裡的大型提袋,打包之後,由林務局的年輕小伙子,自告奮勇的揹下山。

 
突然間,雲層短暫散開,往北看見了台北盆地,真是欣喜。

 
在山頂停留約四十分鐘,準備下山。

 
其實登頂的有點晚,大家稍稍加快步伐下山,不過稜線總是起伏,說是下山也是會遇見上坡的。

 
雖然陰天,拍照還是有順光、逆光的呈現。

 
突然天氣變好,有點微弱陽光出現,臺灣山毛櫸的色調鮮艷多了。

 
雲霧稍稍散去,周遭景緻清晰了起來。

 
滑溜石壁,下山比上山得更加謹慎。

 
稜線繼續陡下。

 
來到四公里處,眼前一亮。

 
哇~能在下山前瞧見開闊,真是令人安慰。

 
北邊,台北盆地再度出現眼前。

 
左排圖:漸漸地脫離稜線,下午 4 點回到木屋遺址,小休。
右圖:再出發,樹梢上迎著遲來的陽光,塔開神木也閃著光芒。

 
上排圖:下午 4 點半多回到北插水源地。
左下:下午 5 點前,不再面對落差大的山徑,大家疾步下山。
右下:大約在晚上 6 點半多到了停車場,紀錄分類今日的淨山成果。


今年一月的淨山首發團在分類後,光一般垃圾就重達 23 公斤,其他的還有可回收類的垃圾,
看看十一月這團卻是撿不到什麼垃圾,可見近來前往北插天山的山友們,大多數已養成了垃圾帶下山的好習慣,
希望這樣的好習慣可以在每一座山、每一個人身上繼續維持。



arrow
arrow

    Na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