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
這是一趟史無前例的淡蘭古道長程健行,很開心自己能夠手快的搶到參加名額,
首先要誇讚領隊的規劃與探路(砍草),將多條淡蘭百年山徑連結在一起,
還要謝謝營地夥伴們的張羅、煮食,讓我們得以輕鬆行走,又一飽口福。

這趟健行活動從新北市汐止車站出發,經過三天的行走,翻山越嶺,最後抵達宜蘭大溪車站,
途中分別過夜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及雙溪的泰平國小。

「淡蘭古道」是清朝時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交通要道,也就是現在的臺北到宜蘭,
古道由北到南分為北路、中路、南路,之間又有多條山徑交織,形成路網,
這回我們走的是中路,為昔日先民耕山闢地的生活民道,沿途可見石厝、駁坎、梯田、石砌土地公廟等遺跡。



左上:第一天,連同領隊共二十人在汐止車站集合,同時把過夜裝備交給營地經理。
右上:上午 9 點前,我們從車站開始出發,為這三天的步行活動拉開序幕,穿過市街,接上「茄苳溪」旁的招商街。
左下:走在茄福街上。
右下:四月下旬,前方山頭滿是油桐花。


左上:馬路左側出現一古橋,我們跨橋而過。
右上:過溪是茄福街 334 巷底。
左下:開始走上「茄苳古道」。
右下:古道緩緩而上。


上排圖:一陣上坡後突然就鑽出樹林,走上了柏油路。
左下:稍作休息,接著緩緩上行在有點陡的產業道路,路過一座土地公廟之後,左側出現續走的古道路徑。
右下:起伏不大的茄苳古道山徑。


超喜歡這樣的闊葉林間,若是來點陽光就更棒了。


突然溫馨古道不見蹤影,變成一片崩壁,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落石,在領隊的指引下,大家分批小心通過。


左圖:崩壁走完下行至溪澗,馬上又上行。
右上:在平緩的淺溪上休息。
右下:一段上行後又見石祠,古道上很容易見到這樣的石祠,大部份是土地公,但在我的記憶裡,記得領隊說這座應該不是土地公。


上排圖:上午 11 點半多,走出茄苳古道,接上往大尖山及四分尾山的三岔路口,我們左切往四分尾山,
    這段稜線路,也是縱走挑戰路線「五四縱走」。(瑞芳五分山–汐止四分尾山)
下排圖:原始路徑行走 20 分鐘後,土徑變成石階,因為四分尾山到了。


上排圖:四分尾山標高 641 公尺,有一顆三等三角點。
左下:山頂旁階梯下行不用一分鐘就是四分尾山的登山口。
右下:然後登山口左轉幾步路就是「耳空龜山步道」登山口。


左上:我們稍作休息吃午餐後,開始往耳空龜山方向前進。
左下:這段步道就是林蔭間的上上下下,也有平緩路段,部分路徑為木樁階梯。
右圖:路徑突然開闊,岔路左徑往小坑頭,我們繼續直行。


左上:下午 2 點前,我們抵達「耳空龜山」標高 588 公尺。
右上:離開耳空龜山是一陣陡下,圖中兩旁盡是翠綠的「雙扇蕨」。
左下:十幾分鐘後來到雙石塔,這是以前運煤流籠的吊掛基座。
右下:接著岔路往「一坑古道」,也脫離五四縱走路線。


路徑沿著山腰行進,偶爾落差稍大,部分路基稍窄溼滑,得小心的走。


左上:來到「有應公鞍部」。
右上:眼前路徑緩和,沒有行走在山腰路段了。
下排圖:但是,接下來開始走落差大的乾溪溝下行,而且下起小雨。


回拍來路,天色昏暗下的溪澗,佈滿鮮綠的大石頭,我們在這裡過溪,
我心裡想著,如果此時有陽光灑落,這裡該有多漂亮?


左上:又見石祠,應該是土地公。
右上:過了溪,路徑就好走了,一路緩下坡。
左下:看到幾個碩大水塔,就知道離人煙近了,這段古道也要結束了。
右下:馬上接上鋪著石板的步道,但是,一點都不好走,很溼很滑,滑溜溜石板路並行著基隆河。


下午 5 點多走出登山口,這裡是平溪區的「一坑聚落」,整排的紅磚厝是過去的礦工工寮。
走出山區,想到我們已經從汐止走到了平溪,心裡有點開心,但是,距離今晚的住宿點還有一條古道的距離,
會走的這樣慢是因為有缺乏登山經驗的團員,影響了整團的行進速度。


走出一坑聚落,橫越縣道 106 號,走進一坑橋旁的產業道路,繼續沿著基隆河往菁桐走,
在再度接上縣道 106 號前往下回拍菁桐日式宿舍群。


左上:下午 5 點半多,走了一天的團員們看到雜貨店都很開心啊,又是吃又是喝,完全不想走了XD
右上:最後整團包含我只有四人繼續今日的行程,其他人都上了營地經理的保姆車去了~
   晚上 6 點半前,我們來到「東勢格越嶺步道」平溪端登山口。

這條步道我走過一次,是好走的又美麗的古道,原始路徑居多,視水量偶爾小小踏溪,
走著走著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,打開頭燈,我們小心翼翼的走著,然後發現周遭開始出現點點綠光,
太棒了!是螢火蟲!接下來哪裡有專心走路啊,是專心找亮點!
一路驚嘆的走著,最後走到東勢格 13 號民宅前,我們關閉頭燈佇足,
眼前的梯田草原滿是綠點閃爍,彷彿是繽紛的聖誕燈裝飾,我看呆了,那是我從沒見過的景象。
感謝這誤打誤撞的夢幻美景,要是沒摸黑,就看不到了。

左下:晚上 8 點走出東勢格越嶺古道東勢格端登山口。
右下:登山口旁的民宅有事先準備好的小折,接下來我們四人騎上單車,往今晚住宿點「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」,
   騎在沒有路燈的產業道路上,兩旁的草叢裡依舊有螢火蟲出沒,又是讓我一陣欣喜,從來沒摸黑摸的這麼開心!


左上:晚上 8 點多我們抵達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,團員們已經吃飽,也幫我們留了美味的餐點。
右上:教室裡的單人帳已經搭好,感謝營地人員。
   吃飽飯後,洗個舒服的澡,然後在會館旁的火燒寮溪邊找螢火蟲,但怎麼也比不上東勢格草原所見的盛況。

晚間,領隊指導大家進行拉筋活動,協助肢體舒展一天的疲累,
然後才鑽進帳篷放鬆身體,在蟲鳴蛙叫下相伴入眠(其實我戴耳塞XD)。
昨晚抵達生態教育會館時已是黑夜,第二天一早起床後,便在周遭溜躂拍照等吃早餐。

左下: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以前是平溪國小東勢分校,閒置後改為生態會館活化利用,一旁還有火燒寮溪。
右下:從會館對望待會兒要前往享用早餐的阿嬤家。


大家帶上自備的餐具,步行前往阿嬤家,見到平溪的大哥、大姊為我們準備了美味又豐盛的餐點,非常非常的好吃。


上圖:阿嬤家有間歷史悠久的石厝屋。
左下: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阿嬤家,阿嬤每次看到我們都很開心。
右下:這座歷史悠久的石磨是阿嬤的驕傲,在她的保養維護下還可以磨豆漿。


左上:在阿嬤家對望生態會館。磨了豆漿也喝了豆漿,竟然還有餐後點心花生粉冰淇淋捲,還有草仔粿、香蕉、饅頭帶著當補給。
右上:回到生態會館,會館裡的大姊跟我們介紹平溪,也和我們一起品茗。
左下:今天的行進路程比較短,上午 10 點初,我們才揹起裝備離開生態會館。
右下:一出發走的是柏油路,沿著火燒寮溪緩緩上坡。


路過番子坑農路上的古厝,在以前的 google 街景可以看到這些古厝是淹沒在荒草樹林裡,現在可以被整理出來,真棒。


古厝之後有兩條岔路,我們擇左往火燒寮,途中見到頗大棵的油桐。


左上:火燒寮溪。
右上:上午 11 點初,「火燒寮福德宮」休息上廁所。
下排圖:接近火燒寮登山口前的聚落古厝。


左上:聚落古厝旁的產業道路陡上,一個不明顯的土徑入口就是登山口,有布條,上午 11 點半多,我們開始走上「火燒寮古道」。
右上:火燒寮古道一路陡上,讓我們方才踏著產業道路的悠哉,消散無蹤。
左下:原始路徑草長得快,領隊只好邊走邊砍草,40 分鐘後抵達「枋山坑鞍部、土地公遺址」,結束陡上坡。
右下:鞍部稍作休息後,開始下坡,直到眼前出現寬敞大道「枋山坑古道」。


左上:下午 1 點,我們左轉往「中坑頭」,枋山坑古道的山徑被藍天隊整理得超棒的(感謝 m(._.)m)。
右上:下午 1 點半,來到中坑頭鞍部,標高 597 公尺,這裡有個大正元年的「三方向碑」,
   上頭寫著「南闊瀨行、西石碇行、北頂雙溪行」,是淡蘭古道上一個重要的地標。
   直行續走是「中坑古道」,中坑頭鞍部是終點。
左下:三方向碑的對向有土地公一座。
右下:我們在鞍部岔路擇右側(往東)山徑續走。


左上:然後見到車道。
右上:走上車道緩下坡回拍。
左下:接上北 42 線鄉道。
右下:在過了 20.5 公里里程標旁有座迎賓大茶壺,從這裡開始,我們從平溪區踏入雙溪區。


左上:迎賓大茶壺之後走入左側的捷徑。
右上:短短的捷徑再度接上北 42 線。
左下:左轉走上北 42 線後不遠,走入右側的開闊路徑,左側有一座石祠。
右下:這是往「柑腳山」的山徑。


左圖:充滿倒木的山腰路徑。
右上:除了不時抬腿伸展跨倒木,這段山徑落差不大好走。
右下:岔路指標左上往柑腳山。


岔路上坡不到十分鐘,下午 3 點半前,眼前開闊,柑腳山到了。


左上:柑腳山,標高 615 公尺,有一顆二等三角點。
右上:穿越三角點,布條指引續走往「崩山坑古道」。
右圖:從山頂下坡的這段路草長得有點密。


左上:走在稜線山腰路上。
右上:T 字型路口為「風口鞍部」,接上「崩山坑古道」,這段路我 2017 年二月有走過。
左下:那次是從左側路徑下坡來到鞍部。
右下:下午 4 點多,我們續走右側路徑,美好又寬大,林道等級。


崩山坑古道重要的景點,石砌拱橋,我們下溪欣賞古拱橋。


之後步道變窄沿著山腰走。


還有溪流相伴。


左上:離開溪流與闊葉林,鑽過箭竹林間。
右上:接上料角坑產業道路。
左下:經過農家民宅。
右下:走在菜園小徑旁。


左上:再度進入闊葉林,經過料角坑 2-2 號福德祠。
右上:一段路之後又跨溪,同時再走上產業道路。
左下:產業道路左側又進入闊葉林,指標寫著,越嶺保甲路往泰平國小。
右下:然後涉溪回拍。


闊葉林上坡,路過料角坑 2-1 號福德祠。


夕陽微光落入闊葉林間。


左上:下午 5 點半多,看到建物了。
右上:這就是今晚夜宿的雙溪區泰平國小,一樣是去年有來夜宿過,雖已廢校,但在共學團的租用下活化改造。
左下:百年歷史以上的泰平國小,校舍為石塊堆砌而成。
右下:今晚一樣在教室裡搭帳篷過夜。


左上:營地經理與今晚的大廚。
右上:我們在教室裡吃晚餐,瞧瞧這教室裡的石砌牆壁多漂亮啊!
左下:令人期待的餐點登場,首先是油醋沙拉。
右下:開胃起司水果拼盤。


左上:香煎土魠魚排。
右上:特製香草馬鈴薯燉肉,拌著飯吃超讚的!
左下:蒜炒孢子甘藍佐帕瑪森起司。
右下:土魠魚蘿蔔湯。


左圖:大廚現煎烏魚子,視覺、味覺雙重享受。哇!今晚吃太好了!又飽又美味!大廚さいこう!
左圖:飯後,大夥們聚在一起,攤開地圖話淡蘭。


左上:第三早上,在享用大廚早餐前,我們協助將泰平國小校區打掃整理一番。
右上:早餐是美味又份量十足的雞肉漢堡。
左下:上午 9 點半多,我們離開泰平國小來到「虎豹潭」,這裡就在「雙泰產業道路」旁,一般遊客可以開車抵達。
右下:走在溪流樹蔭下,真是舒服。


左上:若跨過「北勢溪」上的大石塊前往對岸,是虎豹潭步道。
右上:我們直行續走,是去年走過的「樓仔厝古道」。
左下:岔路走左側山徑上行。
右下:走在溪流旁的山腰路。


步道右側見到石牆遺跡,這是「曹田公館古厝」。


規模不小的曹田公館古厝,格局方正氣派,相較去年所見,現在有稍稍除草整理,
記得去年第一次見到曹田古厝,從沒看過這樣大又完整的古厝的我大大驚嘆,不斷地在石砌門牆間進出端詳。


續走步道,到了「有應媽」石碑岔路,左轉開始上坡越嶺。


左上:越嶺之後步道緩和,步道周邊出現農作物。
右上:不遠就是曹田公館,也就是樓仔厝(大平 21~24 號民宅)
下圖:前方是大平 26 號民宅。


左上:馬上再跨過拱橋「樓仔二號橋」,樓仔厝古道即將結束。
右上:拱橋後民宅前岔路直行是往去年走過的「紅壇古道」,這回取右,往「太平山山腰古道」。
左下:這段山腰路徑偶爾路窄,要小心行走。
右下:山腰路右側是溪流。


上午 11 點初,回拍「古早厝地」。


左圖:上坡越嶺。
右上:越嶺後山徑再度緩和。
右下:路徑旁有顆大巨石,一旁的石祠就叫「大石下土地公」,竿蓁坑 4-3 號福德祠。
備註:網路上「竿蓁坑」還是「芊蓁坑」兩種用法都有,我便統一使用「竿蓁坑」,
   而且這附近除了雙溪地區有竿蓁坑外,平溪東勢格附近也有一個竿蓁坑。


左上:過溪,每次過溪領隊都會在一旁協助確保。
右上、左下:上午 11 點半初,過溪不遠後,見到一座水泥橋。
右下:這是一個四岔路口,過橋往紅壇古道、大平山,直行往竿蓁坑,我們擇右上階往三方向古道。


路過土石厝屋舍,大平 30 號民宅,舊門牌為大平 10 號,離開土石厝民宿,我們走上「三方向古道」。


中午 12 點初,又將過溪,這裡開闊涼爽,我們停下腳步休息吃午餐。


左上:大夥在溪岸邊各自找位置坐下來休息、吃東西、聊聊天。
右上:中午 12 點半,過溪後上行。
左下:然後又遇見溪流。
右下:路徑平緩,還有雙扇蕨相伴。


接下來眼前盡是讓大家驚呼的美景,走在闊葉林下溪流旁的小徑。


左上:對向溪岸有石砌駁崁,為過去的梯田遺跡。
左下:站在溪裡的石頭上,回拍來路。
右圖:還是回拍,有陽光點綴的美麗溪流,而且涼爽宜人。


左排圖:淡蘭古道上的代表性植物「雙扇蕨」。
右圖:離開溪流,路徑變得陡上。


左圖:漸漸地走出闊葉林,走在比人高的芒草間。
右上:下午 1 點半初,我們抵達「三方向山」,標高 620 公尺,有一顆三等三角點。
右下:山頂腹地不大,但是視野開闊。


山側展望雲霧飄渺,海側好一點,只是有點濛。


左上:然後另一方向下三方向山,一樣也是鑽芒草先。
右上:之後有幾段路徑陡直,靠拉繩輔助慢慢下行。
左下:漸漸地草原、箭竹不見,走入闊葉林。
右下:來到四岔路路口,我們停下休息,這裡是「尪仔嶺土地公」,標高 430 公尺,有一座福德祠,
   四岔路分別往:大溪川古道,三方向山,山腰越嶺保甲路、竿蓁坑、三方向古道,睏牛山、鹿窟尾尖。


左上:我們在尪仔嶺往睏牛山、鹿窟尾尖方向的路徑續走,之後在岔路往鹿窟尾尖。
右下:走的是稜線、山腰,樹林不算密。
左下:然後出現青青草地,同時,也下起絲絲小雨。
右下:從電塔下走過。


下午 4 點前,路徑的左前方出現大片的草地,遠遠地還可見到牛群活動,這裡是鹿窟尾草原,
原本預定行程要從這裡轉去「鹿窟尾尖」,但因為有團員腿腳不適,進度嚴重落後,所以要直接走下山了。


左上:從草原直接往「大溪川保線路」走,也開始脫離新北市雙溪,進入宜蘭頭城鎮的範圍。
右圖:一開始就是落差極大的陡下路徑。
左下:之後的保線路就緩一些,或窄或寬,偶爾又陡下。


下午 4 點半前,來到一處稍緩寬大的路徑上停下,等候落後的團員,接著下起大雨。


左上:之後不斷的走走停停等人。
右上:路過保線路上的古早厝地。
左下:過溪。
右下:寬大的保線路,這裡有通往「番薯寮山」的岔路。


左排圖:窄窄的山腰小徑,看起來險峻,但有拉繩輔助,小心走即可。
右圖:走出闊葉林,接上水泥路,看著路旁出現的電桿,我們知道距離終點不遠了。


上排圖:晚上 6 點半前,看到自來水公司的設施,跨越「大溪川」上的窄橋來到對岸。
下排圖:走在大溪川產業道路上,沒想到大廚在一旁的屋舍下等候淋雨跋涉的我們。


上排圖:暖心大廚去大溪漁港買了「鬼頭刀」跟「煙仔虎」,料理了美味的生魚片與暖胃的魚湯,真的是人太好!令人感動想哭~
    吃完安撫人心的海味,雨也停了,我們繼續走上產業道路,黑暗中,閃爍的少許螢火蟲讓我們又興奮起來,
    彷彿給我們最後的打氣,同時也讓我想起,第一天晚上在東勢格古道見的壯觀螢火蟲群。
左下:晚上 7 點初,我們走出自來水水源區,來到大溪川土地公廟。
右下:黑夜中,我們往大溪車站步行,在點點漁火相伴下見到隱約的龜山島身影。(手機拍不起來)


產業道路最後走上宜 1 鄉道,然後接上台 2 線省道,在晚上七點半多抵達終點大溪火車站,
花費三日完成淡蘭古道長程健行,心裡非常開心也充滿激動,累積行走里程約 53 公里,
雖然沒能如預期見到白日的龜山島,但從台北走到宜蘭耶,真沒想過自己會做這樣的事。
最後還要感謝 LUKE 在大溪車站等了我三個小時以上,真是辛苦他了。


 
地圖來源:Google.繪圖:Nancy
Day1 新北市汐止車站-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.行走里程 21.7 公里.費時 11 小時 17 分
Day2 平溪農會生態教育會館-雙溪泰平國小.行走里程 15 公里.費時 7 小時 40 分
Day3 雙溪泰平國小-宜蘭大溪車站.行走里程 16.3 公里.費時 10 小時
以上所需時間、里程含移動與休息停留。

這三天所走的山徑,大多為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原始路徑,只有少數的石階、木階,
路徑變化多,景色也宜人,最重要的是一路上有許多的前人遺跡,讓我邊走邊想像過去,這就是古道吸引我的地方。


延伸閱讀:2017 崩山坑古道、紅壇古道、樓仔厝古道



arrow
arrow

    Na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