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第三次參加「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」舉辦的優質活動,
兩天一夜的行程裡利用巴士接駁,讓我們可以輕鬆拜訪「崩山坑古道」、「紅壇古道」、「樓仔厝古道」,
而這回的出去玩行程,特別邀請劉克襄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感受、認識雙溪。



從台北出發後,上午 9 點多,巴士抵達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的長源里柑腳「威惠廟」。


為了讓參與的團員們充分吸收克襄老師的分享,每人佩掛無線導覽耳機,真是貼心的安排。


老師從威惠廟開始說起柑腳地區的故事,威惠廟前有兩座同治戊辰年,西元 1868 年的石獅子,
雖然石獅子被披上了一層新塗料,但還是隱約露出了它的歷史原色。


左上:廟埕前的民宅有特別的騎樓設計,在過去熱鬧的柑腳,這樣的廊下可避雨做生意。
右上:上午 10 點半,在細細小雨中,一行人從廟埕走往牌樓開始出發。
左下:穿過廟前牌樓,左手邊就是「柑林國小」。
右下:北 42 鄉道緩下,走過「錦城橋」後至 T 字型路口右轉往崩山坑產業道路。


走在崩山坑產業道路上,老師沿途解說人文史蹟,也介紹植物生態,途中經過已封閉的山永煤礦坑口。


走過「崩山一號橋」,右邊就是「崩山坑古道」入口,此時小雨也停歇。


橋的左前側不遠處有座小宮廟,為「聚和宮」,我們先不進入古道,轉過去瞧瞧。


外觀漆成紅色的石砌土地公廟,兩旁的石獅子也是充滿歷史,帶點可愛。


上午 11 點前,離開聚和宮,回頭準備進入崩山坑古道,踏上短短的水泥橋。


古道路徑沿著溪流緩緩而行。


寬大平坦的青青草地,老師說這種地形在過去是梯田,古道前段,我們陸陸陸續續見到幾處這樣或大或小的綠地。


前幾天都是下雨的雙溪,路徑濕滑泥濘,這時候,沒有什麼鞋子比雨鞋更適合。


老師說有竹子群的地方大多會有住家。


果然就見到殘敗的石砌屋舍「古早厝地」。


領隊在這裡提醒大家,如果覺得熱要脫衣服,我心想,還好啊,這一路平順好走,也不冒汗。


沒想到接下來是一路上坡。


一階又一階,領隊啊,你應該瀟灑的明說:待會要上坡了,請大家脫衣服!


溪流一直沒有離我們太遠。


又見竹林,接著跨越短短的圓木橋。


完整又綿長的整片砌石駁坎,讓我們大為驚嘆。


後來趁隊伍停下腳步等候落隊的團員時,我趕緊脫掉中層保暖衣。


但續行沒多久上坡就結束了,來到平坦的多岔路口。


中午 12 點半多,在岔路空地休息吃午餐,我帶了用熱水悶泡即食的乾燥飯,悶軟後的起司飯傳出陣陣香味,好吃。


簡單補給休息後,接著往風空口鞍部方向前往泰平國小,這段古道大致好走,感覺是在山腰行進。


下午 1 點半初,抵達風口鞍部,(不知道是否為風空口鞍部,標示牌沒有統一)
續走往泰平國小的古道路徑變得寬大平緩,根本林道等級。


崩山坑古道為泰平地區居民採買物資的重要往來道路,這段緩下讓我們走的很愉快。


古老又特別的「雙扇蕨」,葉子二裂對稱,幼葉呈現淺褐色。


寬闊大道繼續下行。


來到古道上的重要景點,石砌拱橋。(回拍)


由石塊堆砌而成的拱橋,跨過小溪,美麗且長久地佇立在此。


我們在這裡踏著小溪流,以石砌拱橋為背景,拍下此行第一張團體照。


之後沿著溪流續行。


短暫穿越箭竹,也脫離闊葉林,豁然開朗,然後路過農家前小徑,有設置簡易的網門,打開通過後再閉合。


下午 2 點半初,接上料角坑產業道路,經過民宅,再從菜園旁小徑再度進入闊葉林,
途中經過料角坑 2-2 號福德祠。


從護欄旁走上車道,一小段路後,走入左側陡下小徑。


路徑來到溪邊,由於前幾天下雨積成淺灘,只好踏溪而過,好險我穿雨鞋。(過溪回拍)


過溪後的路徑陡上,然後經過料角坑 2-1 號福德祠,之後的路徑非常泥濘。


遇上「千里步道協會」正在進行手作步道的志工們,辛苦了。


三分鐘後,下午 3 點半前,我們抵達今日的終點「泰平國小」,完成今日的崩山坑古道探訪,
接著開始將放置在巴士上的過夜裝備搬到教室裡,搭組帳篷。


下午 5 點,搭上巴士前往壽山宮旁的「泰平假日農夫市集」,享用阿丹姐的美味料理。


親切的阿丹姐料理一盤又一盤的上桌,好吃又豐盛,讓大家都吃撐了肚子。


這是我第一次搭帳篷,才知道現在的帳篷可以如此輕鬆組裝,
看看水泥剝落後的教室牆壁露出的堆砌石塊就可以驗證,泰平國小真有百年歷史。
睡前,大家聚集在教室裡一起聊天分享。


第二天早上 8 點,再度搭上巴士前往泰平假日農夫市集吃早餐,阿丹姐的清粥小菜依舊豐盛,
不過,原本氣象預報今日的天候是好過昨天的,不料,卻是下起絲絲小雨。


早餐後,將過夜裝備收拾上車,再搭巴士前往位在雙泰產業道路旁的「紅壇」(左上圖),
老師在這裡解說後,帶著大家走上產業道路,再左切小徑開始走入「紅壇古道」,之後再接上「樓仔厝古道」。


我喜歡這樣的小小田地,自給自足。


路經小徑旁的民宅後,雨下的古道非常泥濘。


路徑走在北勢溪支流旁,透過水泥橋跨溪,溪流由左側變成右側。


最後踏著石塊橫過淺溪後(上張圖之右下圖)接上車道,路過民宅,見到幾處段木香菇寮。


石砌民宅(大平 21-1 號)。


走下民宅旁路徑,岔路取右(左上圖),續走後見到「樓仔二號橋」拱橋跨溪,開始往樓仔厝古道。


路過大平 26 號民宅後是山腰路徑。


上排圖:路徑行經曹田公館,也就是樓仔厝(大平 21~24 號民宅)。
下圖:離開樓仔厝,路徑緩下。


走在田埂上,一旁有海芋田。


雨一直沒停,但也不算大。


進入闊葉林後,路徑開始陡上。


陡上高點後便是陡下,原來是越嶺了,右圖為回拍,下行有些溼滑,得小心翼翼。


平緩處為三岔路口,一旁有座「有應媽」石碑,我們右取續走樓仔厝古道。


在古道上見到樹林亂草中的古厝,老師便帶大家走進去瞧瞧。


這是「曹田古厝」,看起來是石頭砌成的三合院形態,石厝的規模不小,令人大開眼界。


這麼棒的石砌古厝,當然要來張紀念照。


離開古厝約五分鐘的時間,開闊的溪流出現眼前。


來到了位在北勢溪北支流源頭的「虎豹潭」。


虎豹潭風景區設有賞景步道,此時雖然下著小雨,還是遇到不少遊客。


跨越溪中的水泥墩前往對岸,右轉為虎豹潭步道,可往壽山宮,左轉往横山、竹子山、虎豹潭古道。


站立於水泥墩上望向上游,樹蔭下的溪水呈現美麗的碧綠色。


過溪後,岔路左轉緩上,來看看百年土地公(1904 年),竹子山 3-1 號福德祠。


原路返回,直走虎豹潭步道前往壽山宮。


對岸屋舍為虎豹潭風景區的公廁,階梯上行可前往虎豹潭停車場及雙泰產業道路。
右下圖:步道旁見到穿山甲所挖的泥洞。


大多走在北勢溪畔的虎豹潭步道,步道末端見到「壽山橋」,結束今天上半天的行程。(右下圖)


位在壽山宮下的泰平假日農夫市集,是我們這兩天行程享用美食的地方。


趁著享用午餐前的空檔,向當地居民採買自種蔬菜。


轎夫在過去用這頂轎子來迎娶新娘子,辛苦地走在古道的崎嶇山間。


在泰平的最後一頓美食,依舊是鮮美菜色多到吃不完。


因為雨下個不停,下午原定的北勢溪古道行程便取消了,在離開泰平前,克襄老師帶我們去看看泰平地區最早的土地公廟,
就在雙泰一號橋旁的小徑走入,不用十分鐘就抵達一座小丘。


這是鯉魚山 1-1 號福德祠,又稱鯉魚山福德祠,單獨坐落在開闊山丘上。


此行的最後一張團體照,接著,我們將結束愉快的兩天一夜行程。


左上:雙泰一號橋上面對壽山宮及泰平假日農夫市集。左下:雙泰一號橋旁就是壽山橋及虎豹潭步道。
感謝克襄老師一路上滔滔不絕的分享解說,非常有趣。

團體照提供:雲天


一起出去玩:台北市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