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空氣收斂的隔天,天氣意外的美好,
難得的家庭出遊,碰上這樣的冬季晴天,還沒出門就已經開心起來。
已經許久許久沒去九份、金瓜石了,這天由老爸開車,載著家人一同出遊,
我們不是很早出門,擔心碰上瑞芳上九份的車潮,所以前一晚便先行研究該如何前往最不塞車。
先從中和上國道 3 號,然後在汐止接上國道 1 號,再從瑞芳引道連上台 62 線快速公路,
台 62 線快速公路走到終點,湛藍的海景映入眼前,我們走上台 2 省道濱海公路,
過了小小小的「安和橋」後,右轉走北 34 鄉道往金瓜石,「十三層遺址」壯觀聳立前方,
然後車子開上有點坡度的山路,不到 3 分鐘,我們的左手邊出現了「黃金瀑布」。
上午 11 點,看見就在北 34 鄉道路旁的「黃金瀑布」。
細絲緩流的白色瀑布,配上簇簇芒花。
金黃色的山岩、石子,這水對人體不大好,在公路旁欣賞就好,不要靠近玩水。
這條河流最後流進海洋,形成「陰陽海」,蜿蜒的北 34 鄉道北段,是從金瓜石到水湳洞又稱「金水公路」。
走在北 34 鄉道,一路上與我們形影不離的「基隆山」。
看完「黃金瀑布」我們先路過金瓜石,繼續朝著九份前進,
向來我前往九份時,都不敢奢望要停老街附近的停車場,沒位置又塞車,
繞道從金瓜石到九份一路順暢,直接抵達基隆山步道對面,我常停的收費停車場。
102 縣道旁的停車場看向「基隆山」的登山步道,沿途有多座涼亭。
然後步行在 102 縣道約 6 分鐘左右,就可以來到九份老街。
正午前,大晴天的假日,基山街人潮很多,我們緩慢的在老街裡移動,走馬看花。
很多年沒來九份了,老街的店家增加很多,更加的熱鬧,也突然覺得老街好像變長似的。
午餐,好吃的「紅糟肉圓」,當然甜點就要來碗九份知名的芋圓甜湯。
基山街末段來到一處平台,可以展望濱海公路、基隆嶼。
這邊的街道比較有意境也安靜,環繞走著,然後走下階梯來到輕便路。
下到輕便路,一旁就是「五番坑」及不大的「五番坑公園」。
續走輕便路來到「昇平戲院」。
輕便路與豎崎路交叉路口有很多古色古香的舊建築茶館或商家。
看起來就是茶館客棧的樣貌。
豎崎路這段階梯,也是九份著名的景點,茶館商家林立,招牌、紅燈籠點綴其中。
從豎崎路接回基山街,我們算是繞完九份老街的基本路線,接著搭車來到金瓜石的「黃金博物館」。
經過遊客中心,走過四連棟日式宿舍後,來到「金水廣場」,首先看到包覆著木造外觀的「金瓜石派出所」。
「金水廣場」一旁的建築是「環境館」。
接著路過「礦工食堂」、「太子賓館」及「金采廣場」,走上階梯來到「黃金廣場」。
被群山環繞的「黃金廣場」。
大大的「金」字旁是「黃金館」。
「本山五坑」購票可進入參觀體驗舊坑道,坑旁有條步道,往上爬可前往「金瓜石神社(黃金神社)」。
膝蓋不好的老母無法爬這 600 公尺的步道,便返回「礦工食堂」休息喝飲料,
前往「金瓜石神社」的石階不難爬,還算輕鬆,倒是下坡時要小心腳底滑。
對面也有一條明顯的步道,看似前往「茶壺山」。
回頭一望,有美景可以欣賞。
繼續往上,步道旁滿是芒花隨風飛揚。
再度回望,斜照的光線讓「基隆山」顯得更加險峻陡峭。
遍野的芒花,抬頭一望,「金瓜石神社」就在不遠處。
步道旁的石燈籠,伴著搖曳芒花。
老爸與步道上的鳥居。
穿過鳥居後回望。
神社本殿入口。
往下眺望,恰好的光線照在金瓜石。
又見另兩座石燈籠與鳥居。
站在本殿前回望,殿前佇立多根石柱,還有兩座石燈籠。
僅存的本殿地基遺址。
本殿遺址是個好展望點,靠近的正下方是「黃金廣場」。
準備下山往下一看,滿山整片整片的,此時此刻真的是芒花盛開的季節。
對望「無耳茶壺山」,真的好個茶壺狀。
原路返回,這趟我們沒有買參觀館內的門票,就只在園區內走走,其實我蠻想再找時間來好好參觀一番。
離開黃金博物館園區,回望山城,層層疊疊。
一樣走上北 34 鄉道,再拍一回「黃金瀑布」。
來到台 2 省道,回頭看一眼「水湳洞選煉廠(十三層遺址)」,有宮崎駿卡通的感覺。
車子循著來時路回家,走上濱海公路,我們停靠路邊的休憩區看個海。
突然,似有若無的一抹彩虹現身,公路旁還有早期「深澳線」鐵道的隧道。
迎著夕陽,我們踏上歸途,
九份,遠離點喧囂會更美好,金瓜石,不要錯過秋季的芒花。
|本部落格文字、圖像皆屬 lainancy 所有,禁止任意轉載或其他利用|
- Nov 29 Sat 2008 19:19
九份、金瓜石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