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睡得不大好,雖然在山上睡不好是尋常事,
但這木屋歪斜的床板是我睡不好的主因,另外一點是心裡記掛著會不會有老鼠啃背包?還好沒有。
來到行程的第三天,知道今日就要登頂中央尖山了,心裡非常期待,
也期待著那傳說中陡的要命又爬到遙遙無期的碎石坡,究竟有多麼令人痛苦。
左上:上午 5 點多,從中央尖溪木屋出發。
左下:摸早黑出發二十分鐘後,這是天亮後拍的第一張照片,方才經歷了一面垂直峭壁拉繩高繞,登上踏穩之後才回拍腳下畫面。
右圖:下高繞回拍。(回程所攝)
左圖:這是回程紀錄的峭壁高繞,有兩段,這是第一段,繩子綁在有點搖晃的樹上。
右圖:這是較上方的第二段,繩子很多條,抓得住就通通拉XD~因為這面峭壁踏點淺,需要一點臂力往拉上,
腿不夠長的人也會辛苦一點,一位個子不高,臂力不夠的女團員在這裡卡關,只好退回木屋,放棄前往中央尖山。
同一地點下高繞回拍,我們從岩壁另一側拉繩上高點,再陡下。
溪床繼續上行,明顯可見溪床的落差比昨天的路徑落差來得大。
左上:細緻的岩壁流水。
右上:踩樹幹上大石,旁邊有小瀑布微微濺濕身體。
這段中央尖溪過溪次數不如昨天多。
今日的過溪都不會太深,找一下石頭踏點就可過溪。
但是高繞還不少。
回拍來路,倒木不少。
左上:過溪。
右上:大石堆中找路。
左下:翻過擋路的倒木。
右下:高繞。
走在中央尖溪旁的高繞
繼續上爬,很陡。
走下溪床,這時的溪水量已經驟減,抬頭看見上方有陽光,心裡充滿期待。
再度高繞,水量少到連瀑布都細到要仔細瞧。
上午 8 點多,最後高繞結束。
開始碎石坡直上主東鞍部,但這時的岩石還算是大的。
上方的山坳處就是傳說中遙遙無期的主東峰鞍部,但我心裡想著,這碎石坡真美,真壯觀!
走了一點高度,回望審馬陣草原、南湖大山。
岩石越來越小,鞍部卻還是那般遙遠。
再回望,爬高了不少,這段碎石坡,大多靠畫面的左側上行。
停下來喘口氣,順便賞景。
努力找疊石,努力往上走,有時候邊上踏卻邊下滑。
上午 10 點多,鞍部的藍天不見了。(哭)
左圖:哇~下溪要下多深啊~感覺遙遠得很。
右上:葉子上凝聚的水珠好似結冰。
右下:梅花草。
看到前方的團友了,我即將抵達鞍部。
再回望,南湖大山也開始積雲。
上午 11 點前,抵達主東峰鞍部,左邊是往中央尖東峰,右邊是往中央尖山。
因為三位男士已休息了一會兒,我們四個人決定先往中央尖山走去,有美麗的大草原。
再回頭瞧一眼南湖大山。
也順便回望中央尖東峰。
越往前走,眼前的能見度越顯不妙。
再次回望中央尖東峰,也開始積起雲霧。
周身已經被雲霧圍繞,白茫茫。
走過方才那段又臭又長的碎石坡,覺得登頂前的路徑真是好走。
夥伴因為山頂看不見 360 度展望而沮喪。
後來還是打起精神往上走。
上午 12 點前踏上山頂,中央尖山為百岳三尖之首,標高 3,705 公尺,我的第 11 座百岳,
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吃點食物,在顧及安全的狀態下撿拾山頂垃圾,順便等候另外三位團員。
下午 1 點半,回到主東鞍部,要開始面對邊滑邊煞車的碎石坡。
有點霧雨的下坡,人人喊苦的碎石坡,但我卻有點喜愛。
左上:回望主東峰鞍部,白茫茫一片。
一早的光線沒有下午好,此時回程所見,又是一番不同情境。
中央尖溪有看不完的各種大小瀑布。
回望上游。
左圖:綠意包圍下,踏著濕漉漉的石塊,又危險又美麗。
右圖:溪床岩石構成落差,我們只能高繞。
回木屋前的最後高繞,回望上游,然後就是垂直岩壁下溪床。
左圖:這是去程微亮下沒有紀錄的小拉繩,踩著樹幹拉繩往上。
右圖:有著碧綠色水潭的中央尖溪瀑布,去程天色未全亮根本沒發現,回程才得以欣賞,真是驚喜。
中央尖溪瀑布在我的右邊,我們告別瀑布,繼續往木屋前進。
左上:回程時間充裕,心情超放鬆。
右上:回木屋前的布條。
左下:下午 5 點半返回中央尖溪木屋。
右下:早上撤回木屋的團友,在木屋周邊撿了一堆的垃圾,但我們無力全部揹出去,
拜託!在這深山裡留下垃圾是怎樣,也許你覺得留下一個瓦斯罐沒什麼,但一個丟過一個,累積到成堆,很多很重耶~
今晚睡木屋的人少了幾位,我們便循著昨日模式,繼續睡斜一邊的床板。
左上:第四天上午 4 點半初,我們收拾重裝離開中央尖溪木屋,想摸早黑出登山口,
但後來發現這不是一個好主意,因為找不到布條和疊石,只好原地望著天空,巴望著天亮一點。
右上:等到天色微亮續行,走上最難走的大高繞。
左下:走完大高繞休息一下。
右下:上午 6 點初,繼續走。
接下來就是順順的走,大家對於走在溪床已經覺得沒有第一天的難度,但還是要小心腳步。
去程大部分團員攀上右邊這顆大石過溪,回程就沒人願意攀了,直接靠著大石邊踩過深水。
左上:再見了碧綠色的中央尖溪。
上午 7 點半,準備道別美麗的溪谷(南湖溪木屋 8.3k 指標處),看看最後一眼的中央尖溪。
左上:上坡來到香菇寮營地
左下:香菇寮營地下方的小溪,休息到 8 點。
右圖:然後就開始無止盡的陡上坡
還好松林很美,不然這段上坡真的令人厭倦
上午 10 點抵達越嶺點,休息不到十分鐘,我就繼續往南湖溪木屋下坡,一路下,一直下。
上午 12 點前回到南湖溪木屋,木屋周遭被兩人小隊整理的乾淨整齊,午餐就在南湖溪旁吃。
下午 1 點前離開南湖溪,在我們離開前天空就開始下雨,前方右上往乾溪溝。
往木杆鞍部的乾溪溝。
頭上溼,腳下也溼。
來到兩小支流交會處,右邊有布條繼續上行。
左圖:上坡雖然較費力,但也比較不怕滑倒。
右圖:下午 2 點多,脫離乾溪溝,陡上。
左上:下午 2 點半初,抵達木杆鞍部,來到熟悉的南湖主線,心裡有點安心。
左下:但接下來要面對泥濘路徑,還有多加屯山前的上坡。
右圖:出發已經十個鐘頭了,揹著重裝的我開始顯得疲累,抵達多加屯山前的下雨溼冷加上坡,讓我的心裡冒出了生不如死的感覺。
左上:下午 5 點前,抵達松風嶺,勉強再打起精神。
右上:下午 5 點半初,回到 6.8k 登山口,大夥在這裡集合一起走,因為接下來要摸黑開頭燈了。
左下:晚上 7 點半多回到勝光派出所,這是我第四天下山途中在溪旁撿到的雨鞋套與溯溪鞋。
右下:這次淨山的揹出來的垃圾。
出發前,一直很煩惱究竟要穿什麼鞋子去走中央尖山?
因為我本就沒有溯溪鞋,加上平常走古道和中級山一直與雨鞋相處愉快,在不買溯溪鞋的狀態下決定穿雨鞋走全程,
走完四天的心得是 OK 的,這次整團十個人有七位穿雨鞋,剩下三位,兩位有帶溯溪鞋,一位全程登山鞋,
基本上只要自己和裝備磨合得宜,配合對路況行走的把握,就可以決定出最適合自己的鞋子。
山很美麗,讓人忍不住喊苦也要去親近它,但真的不要把自己帶上山的物品遺留在大自然裡,
大便請挖洞埋好,衛生紙帶下山,因為垃圾留在山上不會消失,也不會增加它的美麗。
回到上篇:中央尖山淨山(上)
|本部落格文字、圖像皆屬 lainancy 所有,禁止任意轉載或其他利用|
- Nov 11 Mon 2019 21:19
中央尖山淨山(下)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